“10积分可以兑换1块毛巾或2盒抽纸,20积分可以兑换香皂或洗手液, 100积分可以兑换2个瓷杯或拖把……大娘,你这是60积分,可以兑换1个洗脸盆或1瓶洗衣液,你想兑啥?”近日,记者走进滨城区滨北街道南关村的积分兑换银行,村民们正在使用积分兑换毛巾、消毒液、拖把等生活用品。
近年来,滨城区滨北街道积极探索“积分银行+”治理模式,将倡导村民参与志愿服务、城乡环境整治、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等乡村治理内容纳入积分制管理,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,真正以“积分制”兑出乡村文明新风。
树立鲜明导向掀起乡风文明“易旧俗”。
受传统观念和乡风习俗的影响,再加之过去是老县城所在地,滨北街道群众在婚丧嫁娶中存在相互攀比、铺张浪费等现象。近年来,该街道办事处坚持把推进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作为移风易俗的难点重点来抓,坚持政府主导、群众自治相结合,各村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,“简办结婚宴席的奖励5积分,丧事简办奖励30积分,实行积分制管理后,大操大办的行为越来越少了,真正让群众省心、省钱、又省力。
搭建服务平台奏响乡村治理“新标杆”。
滨北街道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以积分银行为纽带,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导向,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、最美乡村建设、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。“我们村制定了积分兑换制度,每参与1次志愿服务计3分,现在大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相当高,”南关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利说。
今年以来,滨北街道组织开展“乡风文明行”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,通过积分鼓励机制,发动村民广泛参与,以实行“积分+志愿活动”模式,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奏响乡村文明治理“新标杆”。
落实积分兑换谱写乡村文明治理“新风景”
在“积分+志愿活动”的基础上,滨北街道还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、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,群众每参与一次活动,都能获得一定的积分,所得积分都会记录在积分卡上。村里评选获奖的奖励5积分,镇级奖励15积分,市级奖励30积分,省级以上奖励50积分。“村里的积分银行里发的都是很实用的物品,每季度兑换一次,现在大家都争着当先进。”南关村村民李大武说。
滨北街道通过实行“积分银行+”治理模式,更好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也走出了一条激活乡村治理、浸润文明乡风的新路径。